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作为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博物馆已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下重要的文化使者,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构建了文旅合作平台。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博场馆积极推动文化“走出去”和“引进来”,举办了许多令人瞩目的展览活动,对外扩大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对内加深了人民群众对于世界不同文化的理解与包容。
搭建了解世界文化的优质平台
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心影传神——乌菲齐美术馆藏大师自画像展”影响广泛,自今年4月开幕以来,在近5个月的展期内持续火爆,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我们注重打造可持续的国际交流合作品牌集群,用过硬的产品、优质的服务提升品牌美誉度和影响力。”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介绍,近年来,中国国家博物馆构建起了多层次的国际合作伙伴关系。目前已有近200家国内外博物馆加入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牵头成立的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博物馆联盟、金砖国家博物馆联盟、亚洲国家博物馆联合会、中日韩国家博物馆馆长会议等多个国际合作平台。
与“心影传神——乌菲齐美术馆藏大师自画像展”同期开幕的还有海南省博物馆举办的“瑠光异彩——丝路上的古玻璃器艺术展”。该展览展示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收藏的325件世界古代玻璃器等,是海南省博物馆首次引进的国外展览。“展览彰显了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各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以及丝路沿线多元文化交流互鉴的历史。”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厅副厅长宁虹雯说。
此外,在上海浦东美术馆刚刚闭幕的“时间的轮廓: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大洋洲艺术与传承”展览也同样颇具震撼力。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原汁原味的展览登陆上海,110件(组)近4个世纪内的珍贵艺术作品构成的展览,为上海的暑期增添了别样的文化魅力。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长马克斯·霍莱因说:“我们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都有过合作,我们也有许多员工来自中国,我们也期待与更多的中国城市合作。”
9月1日,由中国丝绸博物馆与泰国诗吉丽王后纺织博物馆、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国立博物馆及国家艺术博物馆合作举办的国内首个聚焦于亚洲多国服饰的展览——“五彩亚细亚:亚洲服饰展”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开幕。展览期间,中国丝绸博物馆还邀请了学术专家举办亚洲纺织非遗主题讲座,并组织数场“博物馆之夜”配套活动,进一步促进观众了解精美、多元、交融的亚洲服饰艺术与文化。
以文物为载体 讲好中国故事
除了文化内容的“引进来”,我国“走出去”的博物馆也越来越多。作为“中西文化和旅游年”活动之一,“中国秦汉文明的遗产”展览于今年3月在西班牙阿利坎特考古博物馆一经开幕,就在当地掀起了一股中华文化风潮。展出的10件真人比例大小的秦兵马俑也为当地的旅游提供了巨大助力,西班牙阿利坎特省省长卡洛斯·马索恩表示:“文化奠定了我们历史和文明的根基,也让我们能够相互靠近,促进我们在经贸和旅游方面更好地交流。”
匈牙利是首个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欧洲国家。近日,由上海博物馆、徐州博物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组织的“不朽的玉甲——中国汉代文物精品展”正在匈牙利塞格德市的莫拉·弗朗茨博物馆火热展出中。据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介绍,此次匈牙利文物巡展,以开创丝绸之路的汉代为主题,通过玉器、漆器、陶器、青铜器、印章、石刻、钱币等百余件(组)文物精品,引领海外观众从西汉启程,穿梭千年光阴,一览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历史华章。
此外,徐州博物馆正在积极推进徐州汉代精品文物赴加拿大多伦多和美国芝加哥等城市展出。“我们将以文物为载体,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华文化在全球文化版图中的深度与广度。”徐州博物馆馆长李晓军说。
8月28日,福建泉州德化县组织文博场馆和陶瓷企业合作推出的2023“中国白·德化瓷”国际巡展及推介活动在德国法兰克福举办。该活动是“中国白·德化瓷”国际巡展的首场国际展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区域开放司副司长张明表示,期待德化白瓷在“走出去”的进程中,能够生动阐释其中的丝路精神,深入挖掘德化白瓷的历史内涵、文化内涵、品牌内涵,讲好德化故事、瓷器故事、中国故事,为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夯实民意基础,筑牢社会根基。
“‘一带一路’倡议从历史深处走来,其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薪火相传。”上海大学教授、国际博物馆协会亚太地区联盟主席安来顺表示,希望能够以博物馆作为桥梁,搭建国际文化交流平台,从文化中寻找彼此认同和信任的共通点,并以文化认同带动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经济发展。”(本报记者 刘源隆)